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行业分析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
内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其速度快、效率高、测量定位精度高等一系列特点,深受各个行业数据采集和资源监测人员的青睐。
    从近年的情况考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如下发展趋势。
    向多系统组合式导航方向发展
    为了摆脱对美、俄导航定位系统的依赖,世界各国、各地区和组织将纷纷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国的北斗导航、欧盟的伽利略计划就在此列。可以预料,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多种系统并存的局面,这为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通过对全球定位系统、北斗、格罗纳斯、伽利略等信号的组合利用,不但可提高定位精度,还可使用户摆脱对一个特定导航星座的依赖,可用性大大增强,多系统组合接收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与惯性导航和无线电导航技术相结合
    由于惯性导航是完全自主的导航系统,在全球定位系统失效的情况下,惯性导航仍可保持工作。在实际应用中,惯导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之间存在三种耦合方式:松散耦合、紧密耦合和深度耦合。在深度耦合中,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作为一块线路板被嵌入到惯性导航的机箱内,这就是ECI系统。
    此外,全球定位系统可与增强型定位系统(EPLS)相结合。EPLS是一种先进的无线电装置,它带有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目前,已成功验证可以通过网络自动把全球定位系统转换到EPLS。
    向差分导航方向发展
    使用差分导航技术,既可降低或消除那些影响用户和基准站观测的系统误差,包括信号传播延迟和导航星本身的误差,还可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随着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差分导航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应用于车辆、船舶、飞机的精密导航和管理,大地测量,航测遥感和测图,地籍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航海、航空的远程导航等领域。其本身也会从目前的区域差分向广域差分、全球差分发展,其导航精度将从近程的米级、分米级提高到厘米级,从远程的米级提高到分米级。
    发展数字化铯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在轨寿命主要取决于原子钟的寿命。每个卫星上装有3个原子钟,目前使用的是模拟铯钟,其性能预测困难,而且输出频率会随着卫星运行过程温度和磁场变化而变化,因此需要开发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化铯钟,通过调整内部参数和补偿环境影响使铯钟性能达到最佳化。

 

 
相关资讯:
北斗落地挑战GPS:导航后来者的危与机
北斗导航能否突破GPS“包围圈”
北斗照耀下的中国卫星导航商业地图
卫星导航引领物联网概念 北斗产业链被看好
曹冲:GNSS呈现三大发展趋势和四大特点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声明:地理空间项目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