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 先知先行 会员中心 业界专访 法律法规 行业培训 电子期刊
地理空间项目网  
  首页 项目预告 招标公告 中标结果 行情监测 行业报告 行业动态 电子标书 优秀服务商 供求信息 测绘英才


 
行业分类
GP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报告 》本网视点

半月5起地下管网受损 城市生命线怎如此脆弱
内容
    12月25日,因路面施工挖断了光缆,造成杭城车管系统全面瘫痪8小时。事实上,这已经是半个月来,杭城发生的第5起地下管网受损事件了。在这之前的两天,12月23日,因地下污水管渗漏造成水土流失,凤起路凤栖花园前的路面出现大面积沉降。 
    地下管线事故为何频发?道路频频开挖的现象为何难以制止?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地下管线,又为何如此脆弱?我们的城市,是否有更有效的机制来防止这类的事故? 
检漏记 
朱渝平,杭州燃气公司巡检工 
“火眼金睛”也会看走眼
    朱渝平每天的工作就是“逛马路”,不过,他这马路逛得可一点也不轻松。每天上午8点多,他都会背着一套仪器准时出现在自己管辖的片区,每到一个管道口附近,他就把长长的金属杆伸进去,听听仪器有没有发出报警声,“如果听到报警声,就可能有问题了。” 
    朱渝平负责检查燃气泄漏情况,他手中拿的那套设备叫检漏仪。通过这套设备和多年的检漏经验,燃气泄漏点往往很难逃过检漏工们眼睛。 
    在燃气公司营业分公司,像朱师傅这样的巡检工一共有30多个。由于目前埋设在城市地面的10余种地下管线分属30多家管线权属单位,各种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而且埋设年代久远,现有的地下管线资料也比较缺乏,而每类管线主要由所属单位自行维护,因此,在很多部门管线所属单位,都有像朱师傅这样的巡检工。 
    不过,“火眼金睛”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朱师傅说,有的时候报警并不是燃气泄漏,而可能是沼气,因为沼气和燃气都含有甲烷成分。 
顾宗凯,杭州热力公司检漏工程师 
查个泄漏点,最长花了20天 
    和朱师傅不一样的是,顾宗凯每天的检漏工作则是紧盯着“电子屏幕”。 
    带上一个“耳机”,手上拿着一个带着电子屏幕的“遥控器”,顾宗凯开始工作了:把一个金属头靠近阀门后,开始侧耳倾听,并紧盯着屏幕上的变化……这位从事“检漏”行业已经快10个年头的工程师告诉记者,和其他管道一样,热力管道也会“生病”。但热力管道发生泄漏时的情况却和其他管道不一样:许多管道发生泄漏时是巡检人员最先发现的,而热力管道泄漏时,则是公司的中央控制系统最先得知,然后技术人员再奔赴现场查找具体泄漏点。 
    顾宗凯这套价值20多万元的仪器――相关仪和听漏仪,主要通过声音来判断热力管道是否泄漏。但尽管仪器很先进,检漏往往不能很快就能确定泄漏点,管线埋得深浅、管线周围错综复杂的其他管道,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漏技术人员的判断。因为地下管道众多,有的管道内水流动声音也会对他们检漏产生影响。“最长的一次,光是查泄漏的点就查了20多天。”顾宗凯说。 
    确定了泄漏点后,最重要的是赶紧修好,而地下错综复杂的管线常常让抢修技术人员犯难。热力、污水、燃气、自来水……众多的管道涉及到许多产权单位,有的因为管道资料空白,甚至都不知道是哪个部门的管道。顾宗凯告诉记者,也正因为如此,修好这个管道挖坏那个管道的事情时常会碰到。 
地下管线的家底谁能说得清 
    抢修自来水管的,一不小心却挖破了污水管。在我们的脚下,究竟埋着多少管道? 
    据了解,杭州市规划局从1999年开始进行地下管线普查。2004年底完成了计划中的杭州市主城区130平方公里主干道的地下管线普查任务。目前,埋设在杭城地下的管线有6大类,包括给水、排水、污水、雨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工业、人防等10余种,分属30多家管线权属单位。每类管线分属各部门各行业,投资主体各自为政。根据规划局的统计测算,这些地下管线总长度约为6330公里,其中已有数据资料的约为4370公里,还有约1960公里的地下管线情况尚没有掌握。 
    也就是说,有约1/3的地下管线资料是一片空白。一片空白,就意味着道路开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出了事故,也没法及时定位修补。 
马路为何频频开挖 
    刚刚修好不久的马路,过了没几天又开挖了,不少市民往往对此满腹牢骚。对此,市城市管理办相关人士解释说,随着城市的建设和扩张,现有地下管线已不能满足市民的生活需要,一些公用配套管线,如网络、供电、燃气、热力等随之需要跟进。 
    另一方面,由于地下管线分属各部门各行业,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开挖所投入的资金渠道不一样,资金到位率不一样,开挖的时间就可能与道路建设进度不同。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不准随意开挖,但这些地下管线的铺设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最后不能不批,目前,这个矛盾比较突出。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品质的提升,城市道路的建设维护标准大幅度提高,因此开挖成本也相应提高。而现有的道路挖掘收费标准偏低,致使道路修复质量难以保证。 
违规开挖为何难禁 
   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营业分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说,按照正常的程序,施工单位到营业分公司来办理监护手续后,营业分公司将出具施工地区的图纸,并派工作人员到现场交底,巡护工还会在阀门井、水井喷漆、燃气管线设置警示旗,提醒施工单位注意管道安全,如果施工单位按照正常的这些程序走,一般是不大会出什么问题的。 
   “许多单位都不来办监护手续的,或者直接拿了图纸就走,也不做什么保护方案,造成人为的管道破坏。”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燃气公司并没有执法权,最多只能要求施工单位修复破坏的管道。 
   许多单位不愿意办理监护手续,有的是因为不清楚破坏管线的危害性;有的是一味地追求进度,不顾施工质量;有的是因为不愿缴纳监护费和保证金。这些费用其实并不高,24小时监护一天只要150元,保证金5000元等施工结束确保没问题时也会返还。 
    杭州行政执法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多的时候,执法局一个月要处理10多起这样的违规施工事件,但由于有一些产权单位在发生类似事件后没有及时上报,也不利于及时查处。他认为,要杜绝违规开挖,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更紧密的网络,各部门单位保持信息畅通。 
如何避免重复开挖 
    据了解,在罗马、巴黎这些欧洲城市,都是采用先铺设地下管道,再建城市的做法,这就很好地避免了马路经常“开膛破肚”的现象。我们的城市建设中能否也借鉴这种做法呢? 
    事实上,在钱江新城的建设中,就采用了共同沟的模式,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彻底改变以往各个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零乱局面。各管线需要开通时,只需通知有关负责部门,接通接口即可。 
    这位人士认为,采用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的模式进行管线的铺设,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形式,也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的趋势与潮流。
数字城管明年延伸地下
    每根管线要有“身份证” 
明年年初,杭州市数字城管二期将明确地下管线的“身份”信息,建成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无论是在防止挖破管线事故的发生方面,还是寻找地下管线的破损点时,都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明年,上城区和下城区的地下管线将首批迈进数字管理。这样,10余种管线,每根都有了自己的身份――种类、材质、管径、埋深、建设和维修记录、产权归属、管理单位等基本属性,在数字城管的电子地图上一目了然。地下管线如果发生事故,产权单位互相推诿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当道路开挖,地面各种部件处置、各种在线检测查询时,也能通过系统及时查看到地下管线设施的情况,进行管线定位,显示相关地下管线信息,减少和避免对地下管线的人为破坏。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字数400字以内)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以上网友评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地理空间项目网观点
·地理空间项目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机构链接: 自然资源部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国家遥感中心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网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学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