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底到2005年初,导航电子地图像是突然间爆发出来一样,国家测绘局很快便意识到,这其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
2005年3月,国家测绘局提出起草关于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的有关国家标准,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GIS所所长、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所长李成名是主要负责人。
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第136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6月14日,《南方测绘》采访了李成名所长,全面了解了国家关于导航电子地图的态度和管理措施。
在北京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里,我们见到了李成名所长。这时,由他主要负责起草的《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下简称《要求》)已完成了所有的手续,正待正式出版、发布执行。
他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强制性标准,对导航电子地图进行了科学定义,对其空间位置技术处理作了明确要求,对不得采集和不得表达的内容作了严格规定。
我们仔细翻阅了《要求》,共7页,正文仅3页六方面,分别是:适用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空间位置技术处理要求、不得采集的内容、不得表达的内容。
记者(下简称记):《要求》的出台,对导航电子地图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李成名(下简称李):市场需要的地图需要放开,但如果没有管理标准的出台,明确界定什么内容可以采集、表达,什么内容在公开的导航电子地图上不能表达,导航电子地图生产商操作起来有难度,也不利于国家在地图保密上的一贯政策———该保的保住、该放的放开。有了这个标准,十分有利于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导航电子地图产业的健康有序地发展。
记:导航电子地图放开力度大了,会不会为管理带来问题?
李:这就要把好资质这道门槛,严格审核企业,看他是否符合标准,包括企业性质、规模、技术手段、人员等,这是一个关口,审核通过了才可以有资格做电子地图导航。在做的时候,又要求他们要必须遵守强制性标准,采集数据的时候哪些不能采,最终出来的产品哪些不能表达,在最后推出市场时,要把产品整套做保密处理。如果能把好这些,整个市场会相对比较有序。其他的如产品形式、采集方式等完全由企业本身根据市场运行规则调整,通过企业联盟等方式解决。
记:现在能合法从事导航电子地图的企业有多少家?
李:具有国家颁发导航电子地图资质的单位有9家左右,但将来可能会有更多家。国家鼓励产业通过优胜劣汰竞争的方式去选择,即市场调节,而不是政策。各家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要采取正当的手段,不能拷贝、盗版,这都是违法的。对于国家来说,目前主要是执法,对市场进行监管。
记:测绘介入进去是否也有很大的发展?
李:进入导航电子地图,大家的起点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就是技术上,我个人认为,测绘行业应该踏踏实实介入进去。
现在有资质的导航地图生产企业都不是原来传统的测绘单位,但他们做出来的产品能够有这么大的产业规模,能够满足这么多老百姓的需求,说明他们的产品是社会所需要的。现在很多的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历史的老测绘单位,做出来的产品很多,积累了很丰富的数据,但是这数据没有形成市场价值,有产品,但没有变成商品,问题的关键就是和大众化的需求相距太远。所以,测绘应该放下架子,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按计划生产,而要注重社会需要什么。不过我个人觉得,测绘要介入进来也是很难的,因为这块的产业规模雏形已经具备了,另外在技术上、工艺流程上,和传统测绘存在较大差距。
记:但是导航电子地图的迅速发展,确实也带动了测绘。
李:是的,起码能让老百姓很频繁地接触到地图了,在家里上网就看到地图,车上也有导航地图,在生活中已经很普及了。以前我们测绘人员没有宣传到这地步可能跟以前的技术、水平有关系,以前测绘都是做基础地理信息,我们其实也在想,以后基础地理信息怎么生活化、大众化。以前测绘的门槛可能高一点,产品属于涉密资料,相对来说只是对行业、部门应用,如规划、国土、重大工程等。现在就要想,怎么样突破,把我们传统的测绘服务领域拓宽,通过和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结合,真正把位置服务推向大众化。
记:测绘门槛高,可能是因为有涉密的数据,这些信息和普通的产品不一样。
李: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图是属于保密的,对我们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对国家经济建设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的信息。
记:您负责起草的《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就对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作了规定,最主要的是哪部分内容?
李: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地图上的内容,属性要素;二是几何精准,导航电子地图的经纬度。我们对这两个信息的处理进行了规范,要求把涉及到军事内容或保密内容的部分删掉。另外,几何信息要经过处理,把几何经度降低到能公开出版、销售、传播、展示和使用的要求。
记:国外对导航电子地图的管理也会作严格规定吗?
李:虽然国外给我们的感觉是开放程度比较高,但根据初步调研的情况看,他们对核心位置也是不对外公开的,他们公开的多是与国家安全无关的信息。各国国情不一样,大家对外的策略和定位不一样,我们属于防守型国家。
记:在导航电子地图产业上,我们是怎样的一个现实情况?
李:目前整个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大概有30-40亿的规模,其中地图数据约占10%,软件约占20%-30%,硬件约占50%-60%。
这三大块,只有数据完全是我们国家自主生产的,外国企业资金再雄厚,技术再强大也不允许采集,因为涉及到我们国家安全,只能由我们国内自己的企业去加工生产。当然,这也保护了我们的民族企业。
在软件约15亿的产业规模中,国产的导航软件能占20%就不错了,硬件更不用说,90%以上都是国外的。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唯一占优势的就是数据,就是因为我们有保密政策。假如没有这个保密政策,欧洲几家著名的数据公司,目前他们已经有了全球三四十个国家的数据,拥有雄厚资本,想生产中国的数据,可以说轻而易举。有了这个政策,就有了一个和外国企业、财团、公司谈判竞争的根据地。
记:前不久新疆就出现了非法采集我们国家数据的事件,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李:这是在我国境内进行的非法测绘活动,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哪个国家,对地图保密都是坚持的。美国绝对不会因为老百姓或社会公共需要地理图片信息,而迫使政府开放地图,但恰恰我们国家一些专家,常常借口社会公共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希望政府能开放地图数据。对每一个中国公民来说,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
记:那我们如何恰当地处理保密和发展的问题?
李:那就是该保护的要保护,该放开的要放开。
第一,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我们要保护,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地理信息开放,提倡满足社会的需要,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几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从1999年开始,从政策、标准、技术等各个环节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哪些该保,哪些该放。
今年9月1日即将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条例》,其中有一条就是针对推动公众产品的生产和研制,规定了,凡是在国家机密成果基础上进行加工、生产、转变的产品,它还是涉密的,假如加工后要拿到社会上应用,必须要经过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对涉密成果进行保密处理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