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引入地图制图领域之后,地图内容深度、表现形式、生产效率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电子地图概念(相对传统地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地图获得了飞速发展,电子地图的应用范围已超过了传统地图,特别是电子地图进入网络,使其应用范围迅速拓宽。
电子地图以传递快捷、信息量大、内容可调、生产效率高等特性,迅速升为地图市场的主角地位。随之而来,众多良莠不齐的电子地图产生了众多的“问题”,主要有:
1、一些电子地图的编制、出版单位没有相应的法定资质,违法编制出版地图。
2、出版发行前不按有关规定送审。
3、地图的内容和信息随意登载。有的不符合编制目的,有的失去时效性,有的甚至泄漏国家秘密,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
4、不按标准样图画法绘制界线,或照搬外国出版的地图,或在不规范网站下载地图,致使界线错绘,甚至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5、为降低成本而粗制滥造,不经质量检验就出版、复制、发行、上网,致使质量不合格。
7、利用电子地图容易复制、翻版的特点,为获暴利,侵权盗版。
在现时管理手段上,现行法规都是针对传统地图制定的,管理难以到位,可操作性较差。因此,如何加强电子地图监管,规范电子地图市场,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完善法规,健全制度
针对电子地图和网上地图的大量涌现,现行管理上没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国家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抓紧制订《地图内容审核规定》和《电子地图管理办法》,同时需要与有关部门沟通,制订《网络登载地图管理办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法规要对电子地图制定严格的使用前送审规定和具体办法,并要加大处罚力度。赢利性复制电子地图、网站在线登载地图、网上提供下载地图,应按出版行为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二、建立有效管理机制
1、联合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电子地图是以现代地理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合成为内涵,以文化作品形式为表现的产品,管理上牵涉到若干政府职能部门。近年来的管理实践证明:管理电子地图,客观上需要测绘管理部门牵头,充分发挥各有关主管部门(尤其是工商、新闻出版、信息、通讯等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对电子地图市场的每个环节都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严格把关,依法办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整体监管合力,就一定能杜绝电子地图市场上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2、建立专业监管和群众监督机制
要使电子地图市场规范有序,管理状态彻底地好转,各部门必须加强日常监管,组织专业行政执法检查队伍,实行定期巡查。
由于电子地图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管理权又高度集中,登载方便、销售便利,建立群众监督机制也是加强管理的有效方法。各级地方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聘请热爱和熟悉测绘事业的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担任义务监督员,建立违法案件举报有奖制度,鼓励和发动群众通过多种途径检举、揭发、监督、举报。
三、加强全民版图意识宣传教育
电子地图市场要规范和有序,必须把提高全民国家版图意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应广泛开展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国家版图意识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是保证监管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地宣传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地图管理法律法规,宣传规范和加强监管电子地图市场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进一步认识、了解电子地图,从而增强全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形成合法出版、依法使用电子地图的局面,促进管理部门和各编制、使用单位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管理及服务水平,依法促进地图市场的繁荣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