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老总疑惑感叹:我们这个测绘行业对所有能用的先进技术差不多都用上了,科技含量相当高,可社会地位为什么老是上不去?到底差哪儿?
的确,对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地理信息、虚拟、网络、网格等现代先进技术,我们无一不是率先转化应用,也受到了科技部领导的赞扬。然而,我们对这些高新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并没有改变测绘行业的社会地位。原因在于我们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都习惯于一头扎在“测绘”的专业技术圈里面跳不出来。当然也有进步,那就是提出了“主动服务”和“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指导思想。实际上,这只是在说明测绘还能为更多的行业提供数字化的基础测绘“产品”服务,并没有从测绘工作的“地理空间信息”本质属性上看问题。更重要的是忽视了:地理空间信息并不都是“产业”,而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和领域,是现代测绘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测绘法》总则第二条第二款解释:“本法所称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法律虽然具有国家的强制约束力,但其中的道理却不言自明地揭示了“测绘”工作的地理空间信息本质属性。没有准确的定性,谈何正确的定位、定向?
定性的错位,必然导致思维领域的局限,将“测绘工作”定位于所有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加工、应用的服务、保障的“打工”者地位。为保“事业”性和求发展,又不得不在概念上“以小代大”。“越位”的感觉会制约发展,这自然不能名正言顺地去发展地理空间信息,使“测绘人”难以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获得应有的主动权,难以获得社会的关注。就像“牧牛人”那样,只懂多养牛,多产奶,产好奶,不知对自己的奶产品进行深加工,发展乳制品业,创自己的名牌产品。明明放弃了许多发展机遇,还陶醉于“乳商”们的几句赞扬和“赏赐”,乐道安贫或者小富即安。使“地球人”都知道的GPS导航、电子地图等一个个精彩的“小把戏”,都难以看到“测绘人”的影子。
国际公认的,引领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三大技术之一就是“空间信息技术”。现代科技已使“测绘活动”迅速发生了从模拟测绘进入数字化测绘的革命性变化,并在进一步脱离传统的6大要素(居民地、境界、交通、地貌、水系、植被等)和地表概念局限,正在实现着天地一体化(地表、地层、天体)、信息化。而“测绘活动”获取的劳动成果正是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又是发展空间信息的基础。没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撑,发展空间信息就会成为“空对空”。若与网格技术相结合,还可以使全社会无“死角”提供和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实现实时更新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达到建立“数字区域”、“数字国家”、“数字地球”、“数字太空”和虚拟现实,推动空间技术发展的目的。
从上述测绘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关系链不难看出,“测绘”工作在发展地理空间信息和空间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传统测绘技术融合了现代高新科技,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阶段,使“测绘业”有了步入空间信息技术领域的资格和发展机遇,使“3S”和“VR”等先进技术有了更加精彩、无垠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使传统“测绘业”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可以说,“现代测绘”本身就是学科交叉的结果和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发展空间信息技术方面,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只不过是错戴了一顶“小帽子”,使自己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认知和相应的地位。
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从实际出发,转换角度,“跳出测绘看测绘”,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对现代测绘工作定性,才能获得正确的定位和定向,才能实现观念、体制和社会地位的创新发展。
应当思考的问题是:“奶牛”再好,如果没有“蒙牛”这类乳制品业的带动,谈何发展?我们是要当“蒙牛乳业”的“牛董”还是愿当牧牛的“懂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