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自2006年至2010年,用五年的时间,采用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完成国家西部地区2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5032幅1:50000地形图的测绘任务,建成西部地区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专题要素数据库,以及为相关部门服务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实现对该地区地理信息变化的持续监测和有效更新,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及时、可靠、适用的测绘保障和地理信息服务。
●主要任务
西部空白区的测图比例尺以1:50000为主,重点地区结合地方需求测制部分1:10000地形图,极少数特别困难的区域测制部分1:10万地形图。主要任务包括:
——控制测量
建立本测图区域的测图控制,包括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大地测量控制点,满足地形图测绘的需要。
—— 航空摄影与航天遥感影像获取
采用胶片或数字相机、合成孔径雷达进行光学和雷达航空摄影,获取满足测图要求的航空影像数据;获取国产卫星以及国外卫星的立体和多光谱影像。经过研究和试验,本工程需要同一地区的2~3种影像,进行多源影像融合处理,以适应困难地区条件,提高成果质量。
—— 自然社会要素调查
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调查测区内的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要素,按照1:50000地形图标准的要求表达成地形图要素的形式。同时,在1:50000测图过程中采集有关资源环境和人文要素数据,例如: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地名、土地利用和覆盖、冰雪覆盖、水资源、沙漠古河床、原始森林、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等。
——地形地物测绘
利用航空航天影像资料,控制测量资料和调绘成果,按照测绘成图方法,完成1:50000地形图空白区的地形地物测绘,形成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线划地形图等数字测绘产品成果。
——数据库及共享服务系统建设
按照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和相关国家标准,通过多部门共建,将本工程所完成的控制测量成果、航空航天影像、数字测绘成果以及相应的地名、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要素、资源环境要素等数据,建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供社会使用的相关专题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传输和信息安全技术,建成能为政府部门、事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地图制图与印刷出版
利用所形成的数字测绘成果,根据地形图的制图标准,结合西部困难地区的特殊情况和西部经济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新的需求,编制和印刷出版测区范围的地形图、专题图和图集等。
——技术集成与作业平台构建
通过关键技术的试验与综合集成,形成满足测图需要的作业规程和工艺流程、集成关键技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作业平台、样本区的标准产品等。
●预期成果
——控制测量成果
包括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站20个,惯性测量单元/差分定位系统(IMU/DGPS)辅助的航空摄影地面参考站15个,测量控制点1000余个。
——印刷版地图和图集
印刷出版1:50000地形图、1:10000地形图和1:10万地形图,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专题图和图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包括航空摄影,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遥感等数据的影像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字栅格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图(DLG)等数据库;覆盖全区域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地名数据库。
——专题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共建共享形式建立自然社会和资源环境要素、土地覆盖和重要地理信息综合统计分析等信息系统。
——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利用网络传输和信息安全技术,建成为政府部门、事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生产作业软硬件平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作业软硬件平台,包括西部空白区测图的作业规程和工艺流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生产作业平台、制作的标准产品。
●成果共享形式
本工程成果将以数据库形式、数字形式、介质形式和纸质图件的形式,根据国家测绘成果管理规定,按照边建设边应用、共建共享的原则,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相关省(自治区)和工程建设部门等提供服务。
●进度与计划安排
国家西部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项目执行时间为5年,从2006年至2010年。分区计划安排:
1.三江源: 2006.01~2007.06
2.青藏铁路沿线: 2006.04~2007.02
3.青藏高原东部: 2007.01~2009.06
4.塔里木东部: 2007.01~2009.06
5.塔里木西部: 2008.01~2010.06
6.青藏高原西部: 2008.01~2010.12
7.阿尔泰、喀喇昆仑山:2008.01~2010.12
8.横断山脉: 2008.01~2010.06
●2006年任务安排
1、西部测图工程的总体调研和踏勘
西部测图工程的总体调研和踏勘将涉及整个1:50000地形图空白区。按照空白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将其划分为5个区域,分区进行踏勘。
2、重点工作区域
重点工作区域将涉及塔里木盆地东部和青藏高原东部,面积约为75.7万平方公里。
(1)塔里木盆地东部
塔里木盆地东部面积约为13万平方公里的地形测图和地表覆盖图测图任务。该区域海拔最高约3000米,区内极端干旱,夏季沙面温度高达70~80℃,冬季气温低达-20~-25℃,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沙漠内部沙丘连绵起伏,高达70~80米,且为流动沙丘。
(2)青藏高原东部
青藏高原东部面积约为51万平方公里的地形测图和地表覆盖图测图任务。该区域有大片高山区,平均海拔4500米,湖泊众多,交通困难。著名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其中,青藏公路穿行其中。
(3)喀喇昆仑山
喀喇昆仑山地区约1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山间盆地海拔高,土地利用价值低。温度随海拔上升递减,降水则递增,水热不协调,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冰川异常发育,整个山地受到冰川和河流的强烈切割而变得十分崎岖。
(4)阿尔泰
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位于新疆最北部,是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的界山。阿尔泰山水源充足,河流发育,森林密布,草原繁茂,矿产丰富。
●2006年度工作内容
2006年度工作内容主要分为4个方面:西部测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地形地物测绘与地图制印、装备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 西部测图工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西部测图工程技术设计与生产试验示范:西部测图工程全区域总体设计踏勘与工程初步设计,2006年度和2007年度测图详细方案设计,部分生产技术规定的制修订,部分技术试验与产品生产示范。
(2)西部测图工程技术平台构建:西部测图工程部分作业软件系统建设,机载综合遥感数据获取平台方案,数据处理与管理软硬件平台方案。
(3)西部测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工程质量控制与监督平台建设,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模块,西部测图工程生产技术和安全培训。
2、 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获取
(1)塔里木东部光学航空摄影:采用IMU/DGPS辅助的数字航空摄影方式获取塔里木东部13万平方公里的光学航空影像。
(2)雷达航空摄影:获取青藏铁路沿线(525平方公里)和横断山脉地区(38000平方公里)的雷达航空影像。
(3)青藏高原东部卫星影像获取:获取青藏高原东部51万平方公里遥感影像。
(4)喀喇昆仑山地区卫星影像获取:获取喀喇昆仑山地区约10万平方公里遥感影像。
(5)阿尔泰地区卫星影像获取:获取喀喇昆仑山地区约1.7万平方公里遥感影像。
(6)青藏铁路沿线和县城影像获取:获取青藏铁路沿线和青藏高原东部17个县城的约10425平方公里的高分辨率影像。
(7)制定塔里木西部和青藏高原西部遥感影像获取方案。
3、 地形地物测绘与地图制印
完成三江源区域12万平方公里的地形地物测绘和地形图测图与制印,完成青藏铁路沿线1:10000 DOM制作与制印。
(1)建立2个GPS连续运行站;
(2)三江源区域1:50000地形图制作与制印:利用航空影像完成1:50000地形图测图与制印;
(3)青藏铁路沿线1:10000 DOM制作与制印: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制作三江源青藏铁路沿线1:10000DOM;
(4)完成塔里木东部和青藏高原东部生产设计详细踏勘任务。
4 西部测图工程装备与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制定2006和2007年度装备方案,完成2006年度的装备,包括交通运输车辆、高寒装备、通讯装备、安全装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