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测绘局不久前公布了江苏的第一高峰云台山“身高”为624.428米,这个“身高”是怎么量出来的呢?参与这项工作的省测绘工程院副总工程师宋玉兵笑着说,给山量“身高”可不像给人量那么简单,他们成立了一个由6个人组成的小组,两个人扶标尺,一个人观测,一个人记录,还有两个人负责拉绳。他们要一步一步爬到山的最高顶,一边走还要一边测量,仅上山就花了两天的时间。
由于携带的是精密水准仪,搬动的时候对姿势要求很高,20多斤的东西扛在肩头,腰杆还得挺得直直的,“刚开始一天下来肩膀都会被磨得又红又肿,到后来肩膀就生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
水准测量有时要几年
省测绘工程院的党委副书记朱雪松告诉记者,那些把三角架架在路上的人也是测绘人员,他们是在进行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地下水的使用,地平面每年都会出现一些下沉,水准测量就要掌握精确的数字,为楼宇安全、各种管道的铺设等服务,比如下水管道,如果没有水准测量而任意铺设,就会出现水流倒灌的现象。
水准测量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从安徽怀远测到南京,从南京测到无锡……都是靠两条腿,常常一走就是几年的时间。”宋玉兵说,为了保证数字的精确,1个测站的距离不能超过60米,从这头测到那头,还要再从那头测到这头,每公里的误差不得大于1.8毫米,测上个5公里光是仪器拿起放下就要100多次。
在大雾天能“一目了然”
近期南京连续大雾,水面的交通是如何指挥的呢?省测绘工程院开发部主任说,该局和江苏海事局刚刚合作开发出了江苏海事执法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进入这个系统,364公里的长江江苏段及其两岸的空间数据尽在眼前,江上船舶通行状况一目了然,具体到每一条船,还可以回放其航行轨迹、查看航速。比如现在下起了大雾,通过这个系统就可以看到南京段、镇江段等大雾情况,这个能见度是否能允许船舶通行,江面现在是否有船在通行。
为绘图钻进老山林场
建大桥、修高速,人人都知道这些工程需要设计图,但外行人很少知道,这些工程的设计图都是以地形图为底图,而这些地形图都是要靠测绘人员去完成的。
地形图的绘制工作也非常辛苦,据了解,修三桥前,当时要对航拍照片进行纠正,进行精确定位,“不管前面是深山老林,还是激流急水,你都得到那个控制点上去。”当时他们的控制点很多都位于老山林场,测绘人员什么都没说,帽子一扣就在灌木丛中穿梭,身上拉出了一道道血口。
|